2020-2021第一学期体育教研活动工作亮点
日期:2021-03-25  作者:基础部 来源:  浏览量:58

目标为导向、科研为支撑、信息化为载体的智慧教研模式

------------ 体育教研工作亮点

背景介绍:

本学期初我院接到省教育厅通知,将对我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抽测抽测工作不仅是对我院体育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效果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评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教研目标

制定可行计划,突出工作节点、重点,确保计划实施过程有反馈有跟进,进而达到创造体测优异成绩的基本目标

三、工作方法

1.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能训练”课程,利用跑步软件APP,对学生课外体能练习进行监控。

2.集中训练与个别提高相结合。利用早上和晚上的课外时间,由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中专项训练,对于个别体能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强化优势项目补齐起短板项目相结合。对学院往年学生体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优势项目,明确弱势项目,然后结合学院场地设施现状,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组织学生集体训练,帮助学生强化优势,补齐劣势。

4.长周期训练与短周期调整相结合。结合学生体质实际,研判体测项目指标,制定长训练周期和短训练周期,大强度练习与积极恢复整理相结合。通过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效果的高效性。

5.体能训练与思想品质教育相结合。注重身体练习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作风,通过体质测试项目的锻炼彰显华软大学生精神风貌,为形成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校园体育文化添砖加瓦。

四、工作亮点

1.定期教研,构建“ 学习共同体“。定时召开教研会,对训练指导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好的经验进行分享。老师之间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科研为支撑,理论指导实践 。 学生体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体育教研室有前期两项在研省级课题都是围绕大学生体质健康开展,分别是 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研究 ;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研究。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此次体能训练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3.信息化为载体,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体育教研室建立的信息化、智慧化教学平台“华软体育微课堂”,各项目训练的方法和示范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安全提醒等内容,学生打开公众号,所有内容涵盖其中,为学生理论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训练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4.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专业为基础。体育教研室12名老师全部参与到此次体测工作的中,按照学生系别和年级的特点,结合教师的专业内容,对老师进行合理分配,开展早训和晚训工作。

五、 工作成效

该项抽测工作历时两个月,直接参与人数700人。其中备测学540名实测528人。体育教师12人,辅导员8人,器材志愿者48人,带队志愿者24人。整工作,有序,有效完成。及格率(≥60分)和良好率(≥80分),综合成绩位于全省高校中前列(参加抽测共60所高校),得了同行和业界的一致好



 友情链接: